交通与市政工程系源自1956年建校初期设置的城市道路与桥梁专业。2005年12月8日,交通与市政工程系正式成立,初期设置了四个专业: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(由原土木工程系并入)、工程测量技术专业(由原城市建设与建筑系并入)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(由原机电系并入)和工程机械应用与维护专业(由原机电系并入)。
历经16年建设与发展,交通与市政工程系已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、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、国家级双高专业群建设专业1个、省级双高专业群建设专业2个,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。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,1500m2结构技术中心 (德阳市建筑与桥梁结构重点实验室、省科协科普基地)1个,拥有“道路”、“桥梁”和“工程机械”3个教研室以及“道路桥梁工程”、“工程机械与汽车”2个实训室。现有专职教师57人,其中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、教授1人、副教授16人、工学博士(含在读)4人、硕士52人,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在90%以上,全系现有在校学生1700余人,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交通土建和交通运输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。
教师团队累计获得教学成果奖7项,其中国家级2项(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)、省部级5项(其中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,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);承担了国家级课题3项,省部级课题12项,院级及横向课题45项,取得各类专利共计39项(其中发明专利2项、外观设计专利5项、实用新型专利32项)。
近年来,交通与市政工程系承担并完成1门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任务,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,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,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,构建形成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。现建有7个校内实训基地,建筑面积1000多平米,仪器设备800余台套,总值1800余万元,工位数400个,并与四川攀峰路桥、四川路桥集团公司、成都建工集团、四川华西集团、重庆建工集团等大型集团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就业基地。
附表 交通与市政工程系人员名单
序号 |
姓名 |
职务 |
所属部门 |
1 |
张莉 |
系党总支书记 |
系部领导 |
2 |
肖川 |
系党总支副书记、系副主任(主持工作) |
|
3 |
张成华 |
系党总支副书记 |
|
4 |
董俊 |
系副主任 |
|
5 | 徐自强 | 专职组织员 | |
6 |
周涛 |
综合科科长 |
综合科 |
7 |
刘卯钊 |
||
8 |
黄珺珂 |
||
9 |
易丽云 |
||
10 |
颜煜宇 |
教务科研科科长 |
教务科研科 |
11 |
刘花蓉 |
||
12 |
陶超 |
学生管理科科长 |
学生管理科 |
13 |
陶昇 |
||
14 |
朱金花 |
||
15 |
林倩如 |
||
16 |
金鹏 |
||
17 | 李雪 | ||
18 |
何玉明 |
桥梁教研室主任 |
桥梁教研室 |
19 |
王语嫣 |
||
20 |
袁芳 |
||
21 |
廖健凯 |
||
22 |
谌菊红 |
||
23 |
康成 |
||
24 |
张淼 |
||
25 |
杜敏 |
||
26 | 杨奎 |
||
27 |
高彦芝 |
道路教研室 |
|
28 |
侯涛 |
道路教研室主任 |
|
29 |
文娟娟 |
||
30 |
曹洪梅 |
||
31 |
李昌春 |
||
32 |
杨丹 |
||
33 |
言志超 |
||
34 |
刘卯钊 |
||
35 |
冷丹 |
||
36 |
吕燕 |
||
37 |
何伟 |
结构技术中心主任 |
结构技术中心 |
38 |
曹梦强 |
||
39 |
赵天彪 |
||
40 |
王睿 |
||
41 |
贺志强 | ||
42 |
廖刚 |
||
43 |
李铁丹 |
工程机械教研室主任 |
工程机械教研室 |
44 |
张雷 |
||
45 |
廖丽平 |
||
46 |
钟豪 |
||
47 |
丁雅萍 |
||
48 |
孙谦 |
||
49 |
袁带英 |
||
50 |
刘婷 |
||
51 |
赵坤阳 |
||
52 |
雷鹏燕 |
||
53 |
傅文韬 |
||
54 |
唐子雷 |
实训室主任 |
工程机械与汽车实训中心 |
55 |
杨义 |
||
56 |
郭宪农 |
||
57 |
姜建华 |
实训室主任 |
道桥工程实训中心 |
58 |
曹春林 |